"); //-->
非接触式ID卡注意事项
ID卡,全称身份识别卡(Identification card),习惯称作“EM卡”。ID卡即为THRC12/13只读式非接触IC卡,它靠读卡器感应供电并读出存储在芯片EEPROM中的唯一卡号,卡号在封卡前一次写入,封卡后不能更改。无源和免接触是该芯片两个最突出的特点,射频接口电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,它从读卡器接收射频能量,为芯片产生电源和时钟,并采用相移键控和加载调幅等技术实现卡与读卡器间的无线通讯。常用国产ID芯片为TK4100,与EM4200芯片兼容ID卡是普通射频卡。
最简单、最常见的射频卡就是低频125KHz的ID卡(有厚卡、薄卡之分)。ID卡因为一度大量采用瑞士EM4100/4102芯片,所以还被习惯称作“EM卡”。ID卡具有只读功能,含有唯一的64b防改写密码,其卡号在出厂时已被固化并保证在全球的唯一性,永远不能改变。其成本低,较多应用在售饭、考勤等方面。
感应卡/射频卡下单注意事项
①首先要知道该射频卡用的大概芯片种类。
是IC卡,还是ID卡;是T5557卡,还是TI卡……因为每一类芯片的价格不同,如MF1的芯片价格是ID卡的好多倍,相应的卡片价格也高。
②其次要了解该射频卡用的芯片具体型号。
MF1卡还分S50卡与S70卡;
ID卡还分只读卡与读写卡;
TI卡低频卡还分只读低频卡与读写低频卡……
同样每一款具体芯片的价格差别也很大,S70芯片价格就是S50芯片的2倍左右。
③另外,要知道该款芯片卡是原装卡还是兼容卡。
比如MF1卡用芯片有原装飞利浦生产的S50芯片,也有华虹、复旦等公司生产的兼容芯片。
原装芯片卡与兼容芯片卡差别一般在1元-2元左右,数量少还无所谓,数量大了区别很大。
④印刷或生产中的特殊情况:射频卡打孔或烫金。
因为射频卡中含有芯片或线圈,打孔可能会打到芯片或线圈或者影响磁场,烫金也会造成类似的效果。
万一遇到这种情况,要注意芯片位与线圈位。
射频卡打凸的情况很少见,原因与射频卡打孔或烫金的情况类似。
与此相反,接触式IC卡打凸烫金的现象较普遍,只要不在芯片位上就相对影响较小,不过芯片位要与北面文字(尤其是箭头)或插卡方式对应。
⑤遇到打内码的情况
ID卡经常会遇到打内码(ID的物理内码,即ID的物理序列号),常见的是ABA(8H)格式、ABA(6H)格式、WG26格式。其中,要注意一点:目前,8803、8805芯片以大号码为主,ABA(8H)格式与ABA(6H)格式(8位,如果要10位前面加两个“0”)不同;4001芯片以小号码为主,ABA(8H)格式与ABA(6H)格式(8位,如果要10位前面加两个“0”)相同,但也有大号码。大小号码的界限是ABA(8H)格式为“0016777215”,即ABA(8H)格式小于“0016777215”的为小号码[此时ABA(8H)格式的数据与ABA(6H)格式的数据一样],即ABA(8H)格式大于“0016777215”的为小号码[此时ABA(8H)格式的数据与ABA(6H)格式的数据完全不一样]。
MF1卡也会遇到打内码的情况,尤其是公交卡。MF1卡打内码一般是打ABA的反码,有时也会遇到WG26的情况。
MF1卡与ID卡的特殊内码(即自己定义的内码格式),就要编写特殊软件来进行。
针对ID卡来说,还会遇到ID卡物理内码要求连号的特殊情况。ID卡物理内码连号,指这一段连码的ID物理号全部买断,当然允许其中断号。因为ID卡层压,废品率较高,可以有些ID芯片压坏了,其中的一引起ID物理号就断号。
⑥如果是ID卡,还涉及到厚度及相应价格。
通常来说,MF1卡厚度在0.80mm,但实际上人像也许厚度一般在0.85~0.90mm,这与人像工艺有关。但对于ID厚度来说,按厚度来说一般分为厚卡(1.80mm)、中厚卡(也称为厚薄卡,1.05mm)与薄卡(0.80mm),厚度不同,价格不同,通常价格是按薄卡↘中厚卡↘厚卡而递减,因为这涉及到电容、芯片等相关的技术与成本问题。
一般自动发卡机(这里仅指拿卡取卡的那种机具)能过的射频卡厚度在0.78-0.95mm,尤其是停车场使用较多。当然自动发卡机可以调厚度,但客户不一定愿意调整自动发卡机。
文章来源:峰华科技 http://www.fongwah.com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